谢慧蓉;王梦星;陈豪;金哲宇;孙景萍;潘岳松;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血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(UHR)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负荷的相关性,并分析性别差异。方法 基于PRECISE研究,纳入3 043名50~75岁中老年参与者,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、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查等,并计算参与者的UHR。根据UHR三分位值将其分为T1组(UHR<25 th)、T2组(UHR 25~75 th)、T3组(UHR>75 th)。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、狭窄程度及负荷(包括节段狭窄评分、节段受累评分),采用多因素Logistic及有序回归模型分析UH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联,并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评估非线性关系。结果 纳入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(61.1±6.6)岁,53.6%为女性。男女人群中UHR较高者普遍表现为舒张压、体质量指数、血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,高血压、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发生率增加,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、总胆固醇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(P<0.05)。在校正年龄、代谢指标及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,男性参与者中与T1组相比,T3组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概率增加(OR=1.551,95%CI=1.023~2.352,P<0.05),而且与更高的节段狭窄评分(cOR=1.623,95%CI=1.168~2.255,P<0.01)和节段受累评分(cOR=1.496,95%CI=1.078~2.077,P<0.05)相关。在女性参与者中与T1组相比,T3组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概率增加(OR=2.030,95%CI=1.312~3.141,P<0.01),而且与更高的节段狭窄评分(cOR=2.122,95%CI=1.527~2.948,P<0.01)和节段受累评分(cOR=1.987,95%CI=1.438~2.745,P<0.01)相关。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进一步显示,随着UHR增加,冠状动脉硬化斑块、狭窄及负荷的风险也逐渐增加。结论 UHR与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呈正相关,且性别间趋势一致,提示UHR可作为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病变风险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。
2025年09期 v.25 46-50+54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23K] [下载次数:8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 ]